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再也不跟爸媽發脾氣

人的內在,什麼時候Ready好了,常常是隱細不覺的過程。

這次回法鼓山,早齋後,我一個人走回大殿,在大殿外的迴廊經行。金山下起冬雨,細細飄落。走著走著,忽然心底冒出一念:「願我今生,再也不跟爸媽發脾氣。」繼續走著走著,感覺這個念頭越來越清楚,而且「平靜的」覺得,可以了,這是可以執行的願了。

和爸媽的衝突已經太久了。在佛前發願而又崩盤的次數,也多到數不清。即使如此,每天早晚課後還是不斷回向爸媽,同時也明白,肇事責任,該算在自己頭上的也不少。於是最後改成,回向給「我們之間」,如果我們,都是因緣牽扯的其中一部份。

這一次的決定,蠻平靜的。就像28歲時,終於完全清靜茹素那樣,有一天它就跨過去了,從此不為肉食動心。為了那「平靜的跨過去」,身體卻足足準備了十多年。十多年的七倒八起,總算換來一個平靜的跨越。師父說的「嬰兒行菩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下山回家這兩天,老爸不知道怎麼對我親切了起來,還跟我討論他準備「二度就業」的事,家裡的氣氛也明顯好多了,這真是始料未及。


希望這次真的能從此不墮,加油。

1 則留言:

田果彥 提到...

心有所感;
衷心祝福!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