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廢墟的生機


幾個朋友問我:你的部落格還有在經營嗎?
請大家不要緊張。
我並沒有因為寫了上篇文章,就被老闆抓去砍頭了。
目前仍然好好地活著,部落格也還是存在的。

那為什麼滯產了呢?
唉,是啊是啊,滯產了。
工作忙是其一,自己的個性可能才是主因。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害羞的人。
如果我國小同學看到這句話,應該會馬上跳出來說-你!騙!人!
等等,我說的是主動舉手發言,問問題啦之類的。
總之,只要是會被大多數人注目的場域,我的勇氣從來沒在那兒生長過。

但是只要是很熟之後呢,我就會變得很野,而且野得過於誇張了。
只要是我覺得安全的地方,我就會很放肆地在裡頭滾來滾去。

所以小時候剛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木訥。
認識久的人,會覺得我狂妄。
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啊!

長大之後,我學會說話了,學會怎麼在公眾場合說話了。
木訥轉變成說話的能力,那是一種習得的技巧。
而那種舒適的狂妄,也轉變成舒適的自我對話,舒適的鑽牛角尖,舒適的憂鬱,舒適的思考。

我是個不聰明的人。
一件事情,從他境進入我境,總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推開很多道很多道的門。
一旦進入我境,我就會擺著,想個很久很久。
等到想清楚了,可以出門了,一樣手續又會再來一遍:一扇又一扇的門。
原因是什麼?可能個性過於嚴肅,過於在乎他人眼光,過於擔心出錯,都有可能。

也於是,部落格這樣一個,夾雜在半公開半私密的一個空間時,它就難倒我了。
我卡在一道道往內往外層層疊疊的門之中,心裡想著:好歹,先隨便用個表情往窗外探探吧。

這樣的問題很可笑吧?不過它就發生在我身上了。

請各位朋友多擔待些,這裡以後呢,還是可能常常看起來像個廢墟。
不過,廢墟還是會有生機的。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寫得貼切,有時的確會有這種心情。

喜歡這個註腳:廢墟的生機。

匿名 提到...

您好,我在圖書館借了山海日記來看,看完,不禁紅了眼框。我想說的是,喜歡您書中隱隱透出的溫柔、深情、莊嚴,如海潮一波波的愛。這也是我追求的。教書十年,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覺察萬象,您的書讓我很有收穫(這樣講是太嚴肅了,但是事實),謝謝您的真誠....我去買了一本要送給一個剛考上長榮大學社工系的女孩,有什麼後話,屆時再來。

kaco.lekal 提到...

klcnmt:謝謝你的謬讚。十年是一個不容易的數字,希望我十年後還可以想起從前的自己。(這樣講是太遙遠了,但是事實),一起加油!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