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犁牛之子

建鑫之前到雄中演講,介紹他在偏鄉的實踐與經過


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論語。雍也第六

我欣賞的小老弟建鑫考上了正式老師。雄中、雄女,兩間學校都是第一名正取。教師界的就知道,一個剛畢業的新手老師,要在第一年就考上傳統名校,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好手如雲的教育現場,不要說考了很多年的代理老師,還有很多資深正式老師會加入戰局(因為許多傳統名校都沒有內部調動這回事)。

我一開始就對建鑫抱持莫大的信心,從他考進複試之後,噢,應該說從2010認識他開始,他就是我最敬佩的後生之輩。

建鑫出身屏東鹽埔農家,除了經濟上不富裕,家人也有一些難為的狀況,逼使他需要快速成長。我想起他曾說,他高中聯考和大學學測的前一晚,都還要照料家裡一堆烏煙瘴氣的事,搞到凌晨才能入眠。對他來說,柴米油鹽等等生活大小事,從來不可能與讀書計畫切割開來──即使他國中基測289分考上屏中、學測74級分考上台大、乃至這幾天雙榜考上正式老師──他依然持續工作著。

社工有所謂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 Children) ,過早承擔家中的重擔,甚至還反過來需照顧大人。親職化孩子因為失去該有的童年,在成長路上多了一些風險,但相對的,這樣的孩子往往也會長出讓人難以想像的生命韌性。

我的阿姨,之前是屏中的校護,他比我還早認識建鑫。他說,這個孩子有一次因為暈眩被送到健康中心。建鑫到的時候,直說他躺一下就好。但我阿姨是個古道熱腸之人,旁敲側擊,才知道這傢伙晚上常熬夜讀書,睡眠不足,累積太多疲勞所致。因為這個緣分,阿姨也成為建鑫在屏中的貴人之一,保健中心也成為他常常去溜搭之處。想來覺得有意思,建鑫和我們家真有緣。

台灣的校園走向管理主義思維,看來已勢不可擋,但只要還有友善之人、提供友善之角落,就足以給學生一些洞穴,能躲進去歇息養傷。這種角落就像是生態學的棲地,是能給生物滋養。

建鑫的生命歷程,很像是我父母輩那一代的重演──清苦出身、奮發向上,靠著節制與努力,翻轉自己的命運。這樣的故事在三十年前還時有所聞,但在現在台灣,資本化造成教育資源更加M型分配,你再也難在台大找到如此出身的青年。

建鑫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在奮力翻轉自己命運的同時,竟然還有餘力投入家鄉的教育工作。建鑫來自鹽埔,一個據說「專門出產流氓」的鄉鎮。他的優異成績為鹽埔出了好大一口氣,而同時,他也沒忘記這哺育他的地方。從大學開始,號召同學組織一支返鄉服務隊,每個暑假回鹽埔國中帶營隊。他曾告訴我:「鹽埔的孩子,生命中缺少典範,不一定是像我這種會讀書的,而是各個領域,願意努力工作的大人。」於是他邀請他那些「素人」同學來擔任營隊講師,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甚至還有汽車維修的黑手。

通常,這種鄉村裡的拔尖能手,會帶著一種他自己也常不自覺的自卑、漠然、乃至厭惡情結,一路疏離農村。建鑫卻反常,他一直能看懂、欣賞,各型各樣的生命情態。

他是懷抱理想性的知識分子,但他不是把偏鄉教育想成粉紅泡泡的人。曾經他的營隊需要籌措經費,我跟他一起想辦法──從社區發展協會、學校、村里幹事,乃至校友等等。我們一一設想過去,我發現,他對地方政治、人情世故也非常敏銳。我相信,在鹽埔他已算是一個知名的青年才俊,而他卻不僅僅是個讀書人。他清楚知道如何運用身上的這些頭銜與位置,維持低調而又不被拉攏收編,在保有團隊的純粹性下,繼續和各種力量維持平衡。這種不凡的身手與嗅覺,沒有捷徑,就得在田野中鍛鍊出來。現在他仍能操著流利的台語在鄉間走跳,和各種人打交道,這幾乎是大學各種山服、鄉服難以企及的本領。

理想的政治家之所以難,難在你不能只是正直,而是你看懂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之後,你還願意正直。許多正直的人,太乾淨,乾淨到無法接地氣。而太了解政治遊戲如何操作之人,再也難以正直,因為只要會玩、敢玩,就能拿到權力。

孔子的政治理想,一切以修身為本。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才能學文。這是一種「本立而後道生」、「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政治思想。在建鑫身上,我彷彿看到這種影子──他懂很多,但他依然謙遜且真誠。

從他高三到現在,七年過去,這期間的艱辛與困難,他說得很少,總是一笑置之。知道建鑫考上,我說,比自己考上還開心。而我想,他的媽媽一定比我們還要欣慰與欣喜──兒子出身寒微,終能狀元及第。

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這頭好牛,現在要繼續走向他淑世的教育理想了。
建鑫,恭喜你,盼望我們繼續深耕南方,一起為家鄉做更多好事!



1 則留言:

Emily's Cooking Log 提到...

好勵志,立馬印下來分享給學生!
也感謝作者,你文筆很好喔! 好過許多在檯面上的記者!

"理想的政治家之所以難,難在你不能只是正直,而是你看懂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之後,你還願意正直。"
Cannot agree more!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