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學觀音、做觀音-記法鼓山2015信眾大會



[ 緣起 ]
這周末,回總本山參加全球信眾大會。十六年前的那一場,師父在,但我來不及參與。十六年後我來了,師父卻不在了。

可能因為生性孤僻,我對這種人山人海的活動其實無甚興趣。但此次青年院給我一項任務,要我和阿貴在法青晚會上,以「大學長」的身分對談。阿貴一直是我的偶像,能和他同台實在開心,我就答應下來,揹著睡袋就上山了。

報到的時候,阿貴與我被註記的身分別是「貴賓」。安單的時候,阿貴與我被安排的是…..是編號152的地下室百人大通舖上。我喜歡這樣,十年前,施炳煌菩薩也睡在我旁邊,一樣是在大通舖上。所有的人在法鼓山都一樣平等,同起同倒,不管你是誰。

兩天一夜的信眾大會其實一下就過去了。這其中給我的觸動,比我想像中的多很多。雖然昨晚沒睡好,但還盼在感動未散之前,快筆記下種種。

註:施炳煌菩薩是某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十分內斂謙和的善知識。那是2005年的青年卓越營,我當隊輔,他就睡在我旁邊。施菩薩清晨四點起來打坐,非常精進。一直到後來他上台,我才發現昨晚睡在我旁邊的,竟然是一間上市公司的董座。

[ 牛仔褲 ]
出發幾天前,妱蓉師姊就特地打電話來,叮嚀我這叮嚀我那的。
「憲宇,最重要的,你有沒有牛仔褲?」
「沒有耶,有規定要穿什麼顏色褲子喔?」
「有希望我們統一,沒關係,我把我同修的褲子拿去改一改,幫你帶一件上去。」
「師姊,這樣不好意思啦,還要麻煩你。」
「沒關係,他很多褲子後來穿不下,剛好給你。」

到了晚上,胖葛師兄就把牛仔褲送來給我。
「我們特地拿去改了長度,你應該沒問題。如果腰圍太緊,我們在腰際做了一個縫線,把它拆掉就可以變寬,你去試穿看看。」

接過那深藍色的牛仔褲,我仔細觀察那個被特別處理的腰際縫線,
內心湧起無限的感恩。
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上,我被他們這樣細緻的照顧著。

用心深細。

現在還有多少人曾領受過這樣的照顧?
還有多少人,願意給別人這樣的照顧?

我相信,很多帶著傷痕的孩子,只要曾領受過這樣一次的照顧,哪怕只是一次,就會給他無限的撼動和溫柔。

但我也悲觀的明白,在這個功利化、工具化、盲動且碎裂的後現代中,越來越少孩子有福報領受這樣的對待。

[ 菩薩藏在細節裡-學「觀」音、做「觀」音 ]
那麼來談談細節吧!所謂的細節是什麼?

舉例而言,遊覽車開到總本山後,因為我是最後一個下車,就順便巡了一下。發現剛剛使用的麥克風,被凌亂的放在行李架上。我拿起來準備重新收線,這才發現,連麥克風的開關都沒有關。

又譬如,在大通鋪寮房,許多人把行李睡袋堆在走道上,幾乎占據了走道的2/3。於是我就幫忙把這些行李往通鋪的床底下塞。在晚上熄燈後,這些行李簡直就讓現場變成一個「超障礙空間」。

對一個活動的來說,這些都是細節,而這些細節重要嗎?

這些東西,不會在新聞稿上讀到,也不會被攝影機照到。但是這些細節,展現的卻是一種「身而為人」的基本素養。那代表著,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切作為,對他人、對環境、對未來的影響是什麼,進而願意收攝自身,體貼別人。

台灣現在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和團體,是多的不得了。外表光鮮亮麗,但只要進到裡面仔細看,太多「基礎工程」都是海砂屋。而我也相信,若這樣的基礎功沒鍛鍊起來,一切所謂「更大的」對外開展,很快就會出事。因為,越大,代表需考慮更多人的需求,要有本事照顧、協調各路人馬,一起往同一個方向走。就算能有一次成辦,必定是曇花一現。因為所有被「騙進來」的人,下次就不會再上當了。

因此,我們當然鼓勵大家要發大願、行大願。然而,就像修行一樣,越想開悟,就越開不了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把每個當下都紮穩,每個當下就能感動人。若追逐外境,那只是粉底液越擦越厚,至於人內在的品質提升了沒有?很抱歉,不但沒提升,還常常反而越來越下墮。

那麼,該如何練這樣的細節呢?我先岔題說一個小故事。

十月中我跟僧團法師們一起去爬陽明山,負責這次活動的,是以前帶著我們進小林村的常法法師。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在飄著霧氣的冷水坑遊客中心吃飯。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雖然在吃飯,但我的眼睛卻不斷在常法法師和大眾之間,掃描來掃描去。我隨時在看、在觀察,法師現在在做什麼?他在看哪裡?他可能需要什麼?而大眾現在的狀態如何?下一步會有什麼需求?

意識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簡直是強迫症。那一天我是陪走的內護義工,其實根本不用去操煩這樣的事。但沒辦法,就是習慣了,從2010跟著法師進災區,這已經變成我的職業病。法師有時給我一個眼神,我就知道他需要什麼,內心盤算什麼。

不只是你在看老闆,如果你的老闆夠幹練,你會發現,他也不斷在看你。紫雲寺前監院果迦法師,就是這樣的一個法師,目光如炬、炯炯有神,不斷觀照現場的每個細節。當我站在台上控場時,法師常常站在全場後方,觀察我的需要、下的order精不精準,然後隨時給大眾接應和調整。這兩年我幸隨著法師學習,收穫之多,實在難以言喻。

其實小時我是一個丟三落四、忘東忘西的人(長大後,這種毛病偶爾還會發作)很慶幸,跟在很多幹練的法師身邊學習,得以彌補一點點回來。

郭台銘的名言是「魔鬼藏在細節裡」。我們改一改,叫「菩薩藏在細節裡」。這次信眾大會的主題,是「學觀音、做觀音」。那麼,就從「觀」開始吧!善觀內心、慈觀眾生,無量福德盡在其中。


[ 獨橋 ]


彩排結束後,獨自離開小巨蛋,天色已完全暗落,天空飄下綿綿細雨。

走過木橋時,一股孤獨之感襲來,極深之孤獨。我似乎進入一個無盡的時空中,一個人揹著行攘,躡手躡足,輕聲走過這個人間。無人發現,也無人需要發現。

一朵花開,一瓣花落,一芽新綠,一落秋葉。在我過木橋的那一瞬間,宇宙之間,不知同時有多少次生滅、多少個生死、多少人開悟成道。

我們在各自的平行時空之中,走向生命的深處。路後有橋,橋後有路,如此這般,是無盡無數的路與橋,那註定是一個人的旅程。無人代受代勞,一切的因、緣、業、命,都是吾人需概括承受的。而其中的意志、願心與喜悅,也是如此這般,難以,也毋需為外人道。

有一首我很喜歡的基督教聖歌,叫做「如鹿切慕溪水」(As The Deer),其實我更願意的意境,是「如鹿涉過溪水」。鹿過溪水,鹿依然是鹿,水依然是水。我們都在生命的遭逢(encounter)之中,給了彼此些什麼,又似乎沒留下什麼。

成就你我,而沒有你我。
物我雙泯,眾生是彼此心中的觀世音菩薩。


[ 家人們 ]
每次回山上,最開心的事,是可以「一次看到」十多年來認識的法師和菩薩們。那種在山上不期而遇的感覺真是好。而我也能從與他們的再相見,回憶起這十多年的生活。

這次回山上,見到面的有:

2004台中分院兒童營-果理法師、常獻法師、舒妃
2004生命自覺營-常源法師
2005 青年禪七-承賦
2005-2009 花蓮辦事處-美瑤師姊、金雲師姊
2009-2013 甲仙安心站小林村-常法法師、寶方師姊、馨云師姊、佳音師姊
2012信行寺-阿貴師兄、春秀師姊
2014 紫雲寺-常參法師、一拖拉庫高雄法青
2014 <雲水林間>的編輯-金瑛師姊,以及久仰的翠谷師姊
2015 齋明別苑-常雲法師
以及我的指導教授-楊蓓老師

最神奇的算是美瑤師姊,用早齋時她竟然坐在我正後方,師姊吃到一半,興奮的放下碗筷拍拍我。我一轉頭,發現是她,真是開心阿!我在花蓮那五年,花蓮辦事處是我固定去共修的地方,雖然是公寓裡的小小辦事處,師姊們給我的照顧,至今仍讓我難忘。

2004201511年了。在這條姑且可命名為「修行」的路上,我向來是個孤索的人(從上段文字就可窺見)。對於團體、組織、人群,能避就避的我來說,竟然也在這個地方,有了那麼多的家人。

謝謝這些家人,讓法鼓山一直是這樣真的地方,尤其對我這高度龜毛、高度自傲的人來說。這樣的真,是需要多少在起心動念上的自我要求,才可能獲致的呢?

師父走了之後,有形的老師不在了,無形的老師,就在個人心內了。

[ 祈願觀音殿 ]


祈願觀音殿舉辦的法青晚會後段,阿貴與我上台對談,為法青同學們做心路歷程分享。對於這個任務,我是誠惶誠恐的。畢竟我實際投入法青相關工作,也不過一年多而已,並且也只侷限在高雄地區,論經驗和份量,都還差得遠呢!

不過既然答應下來,就得好好準備。阿貴我和日前已把講稿寫好,彼此都看過。
上台前我問阿貴:「你會不會覺得我寫得太嚴肅了?」
阿貴回我:「有一點。」
我說:「好,那輕鬆的讓你講,黑臉讓我當。」

對於青年,我經驗不多,但確實也有一些想給的提醒。並非想擺出身段自居老大哥,而是面對大眾的法身慧命,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也不想放掉任何一個「影響他們的機會」。

現在有一句流行話:「認真的人就輸了」,認真魔人似乎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覺得太有壓力。事實上,我看到太多自以為瀟灑自適的人,只是不想認真面對自己的生命,甚至為了討好他人,而輕易的放過自己、放過因緣,棄守自己許多該堅持的原則。而當大部分人都用這種姿態過活,甚至揶揄嘲弄他人的認真,這個社會只會一起往下沉淪,大家一團和氣,好來好去,成為孔子所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之人。

而事實上,不放掉任何一個機會,不一定是「緊」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該補該瀉,都需全力參贊於對方之生命後,才能有所定奪。在什麼努力都沒做之前,不要把「隨便」當成「自在」,把「沒原則」當成「無我」,如此不但是濫用,也辜負了佛陀的本意。

上台後,具體說些什麼我已無法全數記得。在此摘錄兩則:

之一:為人間建設淨土
很多人喜歡法鼓山,覺得這裡很有家的安心感,像淨土一樣,所以喜歡常常回來,喜歡回家很好,我們很開心大家願意回來。但我們可不可以去反思,這個家的安定,是怎麼來的?而我們對這個家,有沒有相應的責任和付出?把家人的責任擔起來,只是基本要求,更進一步是,我們有沒有能力,為更多人也打造這樣的家、這樣的淨土?

之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組織架構是沒辦法感動人的,只有「人」才能感動人。如果我們認為找到一個完美的組織架構,就能如何如何,那我們請企管顧問公司來就好了。法鼓山和世間一切團體不同,就是我們非常在意「心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你的初發心,你的努力行願,而讓別人能夠感動。不管這件事是大是小,只要專注在當下,把它做好,當下就能感動人。如果我們追逐外境,考量的是排場或觀感,那很快的,法鼓山就會變成一個空殼團體。師父說,法鼓山不是硬體上的法鼓山,硬體上的法鼓山傾倒了、頹圮了,都沒有關係,只要有人還願意依循佛陀的教導,活出佛陀的本懷,那佛法就還在人間。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祈願觀音殿登台,上台前我和阿貴一起向觀世音菩薩問訊。戰戰兢兢,希望所說的那些,沒有偏離正法的本意了。


[ 慚愧的演出 ]
信眾大會上法青的任務,是要上台跳「純真覺醒」這首歌,我負責的工作是旗手,掌旗帶領大家跑進場。

方丈和尚致詞時,我們就準備位置,站在小巨蛋中央走道的正後方。我因為眼鏡壞掉,這兩天世界模模糊糊,看不太清楚。不過這樣甚好,更能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進場前我端正身心,靜默持頌大悲咒,並觀想無數無量諸佛菩薩,遠遠近近,飛揚在小巨蛋的上空。

「今日此時的這項表演,只是我們人生中短暫的一齣戲。我們這些人,心或許染淨不一,也還不夠成熟穩定,但我們確實真真懇懇,在準備這場演出。祈願菩薩慈悲加護,讓演出成功圓滿,也守護他們未來無盡的生命,讓他們都能再發大願,續佛慧命。」

鼓聲乍落,我們奔跑進場,在上萬名的菩薩的掌聲中,我跑得全身發麻。大概是被那樣擁護的力量所撼動。群眾的力量果然是大的,也是迷人的。這之間如果沒有隨時自我覺照,我想,真的很容易掉進目光的貪戀之中。

表演到底好不好,我們其實不敢確定。能有上萬人來看我們表演、給我們掌聲,根本不是我們的功勞,那是師父和所有法師的功勞,他們經營了數十年,才有這麼多的老菩薩齊聚在此。而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點因緣。

表演完後,我們隨著法師和護法信眾的身後走下台,走在那長長的斜坡道上,兩旁的菩薩還是不斷給我們拍手,久久不散。此時我心中更感到無限的慚愧!我們何德何能,來接受他們的讚嘆?這些老菩薩們對我們的付出、照顧,絕對超過於我們所給他們的。我們真是佔盡了便宜,有吃、有拿、還有舞台和掌聲。

親愛的青年們,若您們也有與我一樣的感動與慚愧,請您們務必要珍惜這份善待,努力再努力,奮鬥再奮鬥,做下一個擊鼓的人哪!不求開創,只求不辜負,只要把師父那一代交到我們手上的智慧與美好,完完整整傳給下一代,真的,就不辜負了。

我們,有信心嗎?


[ 從遍地開花到枯木開花 ]
信眾大會前,法師們和我們討論,希望這次全球青年凝聚之後,各地的法青能遍地開花,把佛法的好,帶到各個角落。因此我不斷琢磨這句話──遍地開花,要怎麼開法呢?要開出什麼樣的花呢?

我想起聖嚴師父的自傳-枯木開花。師父在這本書裡說:「我沒有做什麼,只是很努力的去做該做的事。」雖然「不做什麼」,我們的師父卻常常在最艱困、最辛苦的環境之中,困知勉行,慢慢走出一條路來。

心中想著花,就越不會有花。
心中不想花,反而會有花。

不想花,那要想什麼?

上等根器人,不想什麼,入流亡所,無所住而生其心。
至於我們這些下等根人,還是老老實實──
常念三寶、常憶眾生、常行精進吧,共勉之!




1 則留言:

生命之河 提到...

振聾發聵! 學觀音 做觀音~ 隨緣盡力 共勉之~ 好文 推~~ 合十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