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眾們一早去卑南文化公園經行了,本來今天就不去信行寺了。但早上起床還是習慣,開了門騎車去了信行寺,打算把落葉掃一掃,然後回家。
掃完地後,法師跟我說,今天早齋要等禪眾回來才開始用。我說我知道,我會自己回家用。常允法師走進廚房拿了紙袋出來,幫我裝了一份早餐,素漢堡與地瓜暑條,一直推辭也無效。另一個法師(我還不知道名字)又進廚房拿了兩個塑膠袋出來,幫我裝了奇異果和滷豆包。
回家後,自己泡了穀粉,坐定桌前,像一隻浣熊找到了它的蜂蜜大餐,滿心歡喜地伸手去把紙袋打開,正準備好好享用。伸手進去把漢堡掏出來的時候,我卻開始流眼淚。
被自己的反應嚇了一跳,前一秒鐘心裡的頻率還是「耶~是漢堡~是漢堡~是漢堡~~」但身體卻莫名其妙感到「難過」。其實無法用「難過」來完整表達那種感覺。就是「受人之恩,受之有愧」的心情。
來台東的這段期間,對信行寺沒有什麼貢獻,卻總是被法師照顧,心靈上的困頓,身體上的疲累,都被法師提在手上。
無聲無息中吃完了早餐,心裡想到六個字-盡形壽,報師恩。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
-
Dear阿貫老師: 這是一封難寫的信。 這幾年我們疏於聯繫,而再回頭,就是您在人間的最後一個禮拜。 得知您罹癌,住進醫院,傳凱在臉書發起大家錄音進病房給您聽。 我正打算為您錄一首王宏恩的<月光>,趕送給您。 昨日上午,柏哖來訊:「憲宇,老師走了。」 我在電腦前腦袋一...
-
你引了僧燦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哎呀,你有這個感觸,連選擇一個論文,都這麼困難。底下這個「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以你現在的狀況,你怎麼體會這句話?那,以我一個沒有任何佛學修行經驗的人,當我看到這句話,也覺得很有感觸,尤其在「但莫憎愛」。我的感觸在那個「...
-
[ 一 ] 關於果燦法師 果燦法師走後,有些東西慢慢在體內醞釀。 今早五點清醒,想到法師,迷濛之間開始念佛, 後來迸出更多念頭,索性不睡了,起床打字。 我和果燦法師其實只在十幾年前見過一次面。 當時是 2002 年,我大三,由大學同學冠如第一次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