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小林札記]三代同堂的晚上

事情的抵達,往往從小小的發願開始。

八八風災過了兩年,當年小林國小高年級的孩子也陸續進到國中就讀。大部分孩子留在甲仙國中就讀(即使如此,仍要靠公車接駁,山路要開20分鐘)有少部分特別關心教育的家長,則會把孩子送進高雄市去讀書。

通常是較會(也較願意)讀書的孩子,會走向進城的路。從某方面說,他們是幸運的,在這小小山村裡成為少數被悉心栽培的人。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孩子在12歲就離開了他的鄉土、他的童年玩伴,以及至親的家人。若孩子尚未準備好迎向這個世界,離家成為一種斷裂的生命經驗,斲斷根芽。甚有者於都市叢林中橫衝直撞、失路徬徨。

(關於偏鄉孩子少小離家,我曾在另一篇日記有探討過,可參-如果我能在鴻海尾牙上演講

上學期,得知小林將有孩子準備進城讀書,我心裡就冒出一個念頭-要幫孩子找到在都市裡的「引路人」。在生活上、心靈上、課業上,都能就近給予接應、指點方向。而且我這個人很龜毛,要找,就要找素質最優質的人。

今年四月我去高雄女中演講,就在當時宣傳了我的「陽謀」,希望雄女學生能一起來守護提攜,讓小林村出現下一個雄女學生。
(第一位考上雄女的小林孩子,在考上大學的2009年8月8日晚上,永遠長眠在地底了。可參-八八颱風釀災,土埋雄女生)。

陽謀是要幫助小林村的孩子,「陰謀」則是要造就雄女的孩子。這些聰明勤奮站在浪頭上的青年,未來都將是引領時代的重要人物。讓他們對人間有多一分的理解和願心,我們的世界將會多一分希望。

雄女演講完後,有好幾個學生跟我聯絡,本來都已組好團蓄勢待發上小林村,無奈卻碰上颱風,因緣也跟著消散。

當時在來回聯繫時,一個雄女孩子告訴我一個故事。他說他們班有一個從台東跨區來念雄女的學生,念完第一個學期就唸不下去了,據說得了憂鬱症。最後他的父母只好讓她辦了休學,休養身心。哎!又是一個不服水土的孩子。不是她抗壓性不夠,台東到高雄,那是多麼遙遠而艱難的距離!這個故事再次印證我的觀察。找人的任務,真是刻不容緩!

可是九月開學了,孩子的貴人還沒出現。十月初我去給高雄法青上課,再次說了我對小林孩子的陽謀。終於,孩子的貴人現身了,是一個叫做玗婷的大學生,現在念高雄醫學大學。

其實上課時,我就「感覺」她應該會出現。

她是一個內斂到不太會說話的人,穿著素樸,態度嚴謹而恭敬,恭敬到根本不像時下的大學生。這樣一個拘謹內向的人,卻在自我介紹用一種舒坦的語氣說:「到偏遠地區去敎孩子讀書,是我從小到大的願望,現在終於可以實現了!」我聽見了,那語氣閃過一道殊異的光。

短暫通過幾次信,玗婷的很快就開始工作。每週兩天晚上,他騎著我給她的腳踏車,從高醫出發去敎孩子唸書,地點就選在學校附近的麥當勞。

上週四晚上有上課,我恰好沒事,就騎車到高雄去湊熱鬧。

孩子剛考完第一次月考,努力一個多月的成果正好出爐。她不好意思地告訴我:「我數學考不好,嗚嗚嗚~~但是其他科都考得不錯喔!」孩子把考卷一張張從書包裡掏出來擺在桌上,大部分都考得不錯,數學不及格,國文考了最高95。這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語文能力我一點也不擔心。數學就交給玗婷姊姊來吧!我們的計劃才剛開始,以孩子的努力和玗婷的願心,我對未來很有希望。

買了幾包薯條和蛋捲冰淇淋,我們三人坐在麥當勞裡享受月考後輕鬆的晚上。我問孩子座號為什麼是三號,孩子說:「我本來應該要是四號的!」原來導師按照身高排,她是班上倒數第二矮的女生。前面還有兩個比她矮的是男生。而那個本來最矮的女生開學第一天竟然沒來!所以她就變成三號了(孩子說話的語氣頗為憤慨,哈哈哈!)我說那你應該跟玗婷姊姊求救,她是藥學系的,說不定可以為你調製長高的藥方。玗婷聽了說,我們今天剛好學到蔘藥,或許真能幫上忙喔!

孩子對醫院的生活很嚮往,她說爸爸希望她當醫生。我問為什麼。她說爸爸就覺得當醫生很好,爸爸那邊的親戚都很會念書,爸爸希望他也能跟他們一樣,而當醫生感覺就是一種會讀書的象徵。我和玗婷都曾做過醫生夢,但也太清楚醫院裡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權力鬥爭、資源搶奪、文人相輕….。孩子很驚訝,她說之前都不知道這些事情,她露出有點失望的神色說:「那感覺當醫生也不怎麼好….」。

我看著她說,若為一時光環,那就沒什麼意思。若是為眾生發願,仍是值得前行。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純善的地方,同理,亦無盡惡之處。再好的團體都有害群之馬,再污穢的地方也有自清之士。期待現成的淨土,終會期望落空。我們能做的即是端嚴自身,自己就來創造淨土。(現場對話無如此文言,但大意即如此。)

這是個超齡成熟的孩子,雖然才國一,感覺都能理解我說的話,露出略有所悟的神情。尋找引路人的目的就是如此。課業指導只是引子,玗婷真正的大用處,就是不斷給孩子正面且純善的影響。帶領孩子正確認識生命,以智慧耕耘人生。孩子考不考得上雄女,並不是我所在意的目標。

晚上九點半,我們步出麥當勞,高雄市的街頭依然人來人往。玗婷要騎腳踏車載孩子回學校。臨走前我告訴孩子:「玗婷姊姊是一個很棒的人,你一定要好好跟她學習喔!」孩子睜著眼睛對我微笑點頭,我跨上機車,與他們揮手道別。

這是一個神奇的晚上,一個「三代同堂」的晚上。三個各相差八歲的人(我29歲,玗婷21歲,孩子13歲),因為著什麼特殊的緣分得以坐在一起,有著平凡如家人般的交會。

事情的抵達,往往從小小的發願開始。
回望從來之處,總能驚異地發覺與感謝,一切美好的善聚。

謝謝玗婷的出現,她真是孩子的大菩薩。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感恩大家的用心付出,在殘缺的幸福缺角,補足孩子的生命光彩。
常淨合十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