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希望相對論-建鑫給孩子的信


給親愛的孩子們:
你們好!我,朱建鑫,擁有狀元的頭銜、眾人的掌聲,看似光采鮮麗,但是我也擁有輕狂的年少、懵懂的時光。我叛逆、我衝撞、我自我懷疑!

國小的時候,我經常頂撞師長,行為不檢,是老師們頭痛的孩子。我和朋友做過很多荒唐的事,偷過東西、偷抽菸、打架、忤逆老師…等等。親愛的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曾經迷途、叛逆。我希望我能夠跟你們分享我的故事,說說我兒時的荒唐,和這一路走來的心情及艱辛!

我不是有錢人家長大的孩子,一路走來都比別人辛苦。但是我堅信,只要我肯努力,我一定可以掌握並改變我自己的生活。親愛的孩子們,無論你的環境如何、背景如何,都請你相信,你有能力決定你的未來和命運。努力地去追求夢想,勇敢地面對困境,你也能夠和我一樣,突破逆境,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祝福你們:想什麼,就成就什麼!

建鑫 2010.05.25

沒有留言: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