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希望相對論-美好的遇見 99.05.23

最近給自己多了一個工作,籌畫<希望相對論>的兩場演講。四處奔波,總算錢募到了,場地搞定了。接下來的工作是協助建鑫和蕙盈,把她們的故事,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說出來。

今天屏東大雨滂沱,國三生忙著第二天基測。我們找了一間餐廳,大家第一次見面。除了建鑫蕙盈,還有他們的國小導師玉佩老師,以及屏東好青年代表-璨瑄和宜均。席間,聊了很多他們小時候的事,讓我對這兩個從困苦中奮勇求生的年輕人,更感到敬佩。

蕙盈說他以前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隨爸爸出門農忙。忙完回家的時候,就看到自己的同學正在上學路上。那時她對自己的命運有很多不解,甚至埋怨-為什麼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因此她從小就知道努力念書。玉佩老師說,蕙盈的定力驚人,常常整個班都吵翻天了,她還能不為所動,一頁一頁翻書看。

建鑫則是在很小就開始他的叛逆期,據說那時學校老師對這個聰明狂傲又叛逆的小子,都不敢恭維。我不知道他到底做了多恐怖的事,直到看到他寫給孩子的信。

這兩個人,一個是縣長獎畢業,一個是全校模範生。多年以後,他們不約而同又成為屏東的一頁傳奇。這幾次密集跟他們通電話和通信,發現他們有禮、善良,還有農家子弟獨具的一種,樸實的傲骨。在時下年輕人中,實在太少見了!

活動成敗已不重要,能遇見他們真好。覺得自己太幸運,總是不斷遇見善好的人。

加油,希望相對論!

沒有留言: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