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小孟

卷一 小孟給我的世界
春天午后五點,課輔下課,光線恰好。
我與容萱、小黑、小孟和阿鴻,五個人在國小前的樹下唱歌。
他們要比唱歌,一個人先唱,唱完下一個人要馬上唱出下一首。
中斷忘詞者淘汰出局。

小黑把班上同學的名字放進曲子裡,東湊西改,惹得小孟阿鴻笑得半死。
個頭小小的阿鴻,在教會裡學會很多好聽柔美的聖歌,
唱歌時還加上動作,白白淨淨的他在春天的陽光裡可愛極了。

意猶未盡,小孟卻要趕著回家,再到醫院去陪母親。
小孟的媽媽開刀了。
他因糖尿病洗腎,換了人工血管,一直有發炎反應。
週一進了手術房,這次醫生不用人工管,要從身體別的地方借血管來用。
希望能把這個老毛病一次解決。

好久沒去看小孟媽媽了。
從媽媽進醫院洗腎起,小孟和姊姊小語,每周三天晚上要到醫院陪媽媽。
一群不願具名的老師,籌了一筆經費。
委託我找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到醫院去陪伴孩子。
教他們念書,也是多一個大人為他們撐住天頂。

一個多月過去,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媽媽的病情卻時好時壞。
 「老師今天跟你一起回家,再跟你一起去醫院看媽媽。」
 「好阿!耶,那老師你可以載我嗎?」
 「當然囉!老師這種車,最厲害的就是載人了。」
小孟已經四年級了,騎著一台幼稚園孩子騎的小車。
騎的時候,身體都要弓著,奮力踩踏前進。
上學放學、去醫院離開醫院,這是小車每天的路徑,也是小孟生活的全部。

把車子檔速放在最低檔,人來人往的路上,小孟騎著車前頭引路,帶著我回家去。
我們鑽進一條小巷子裡。
 「老師,你知道小朱的家嗎?」她一邊騎,一邊轉過頭來對我說。
 「不知道耶~」
 「他家就在那裡。你看!他站在門口。」
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滑頭滑腦的小朱,他也是我永齡的孩子。
 「那你去過小函的家嗎?」
 「有阿,他家不是走這裡吧?」
 「他家從這條路去比較近。」她指著斜叉出去的一條路。
 「哦哦…」
 「老師,你是不是常去小黑家?」
 「對啊!」
 「為什麼阿?」
 「因為喔… 小黑前陣子讓她媽媽有點傷腦筋,我就去幫幫忙囉~」
小孟帶我走的,都不是之前我家訪走的路,這是孩子才會知道的捷徑。
一下從這頭鑽進去,等等又從那頭鑽出來。
常常在某個巷口鑽出來後,我總需要東張西望一番,才恍然大悟身在何處。
她告訴我一大堆人的家怎麼去,還有一大堆有的沒的孩子才會在乎的事情。

是的,孩子才會在乎的事情。
我卻為這些小祕密小心情覺得感激。
她引領我走進她的世界,一個迷宮般但充滿可愛趣味的世界。

卷二 鴨子
醫院到了,我們搭電梯直上五樓病房。
孩子的媽還在康復階段,需要住院休養。
走近病床,眼前是一個受著病苦的媽媽。

孩子的媽全身呈水腫狀態,尤其手指關節末端,整個腫脹起來。
臉色泛黑,身上皮膚很多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傷口,有些地方流著膿水。
媽媽的精神看來極為虛弱,連說話都顯得費力。

小孟站在病床床緣,顯露出一種侷促不安的神色。
那眼神傳遞出來的,有難過擔心,也有不解和困惑。
她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
這樣真實的生命之苦,是她的心靈能夠理解而承受的嗎?
小孟仍然天真,跟姊姊的早熟強悍恰是對比。
有時候,我寧願這份純稚能夠留在她心裡久一點。
 「當孩子知道死亡,他的童年就宣告結束了。」
真實的世界與生命,都不可能是endless的。
童年卻可以是一場夢境,永遠不要醒來的夢境。

 「小孟,幫媽媽按一下手,媽媽的手很不舒服。」孩子的媽對著小孟說。
小孟有些遲疑,但她還是伸出她的小手,小小力開始幫媽媽按摩起來。
他的神情一樣侷促不安,讓我猜不出其中原因。
想起之前聽其他老師說,小孟對媽媽身體的不好看,好像會覺得有點丟臉。
是丟臉,還是害怕?或是她不知道用怎樣的心情面對媽媽?
當下我無法讀懂這些訊息,
但確實有些什麼絆住了他,使她無法把心安頓在幫媽媽按摩這件事上。

情境到了,我決定帶她走過這一條路。
 「小孟,來,我教你怎麼按摩,等等要注意觀察老師。」
轉身,對媽媽說:
 「小孟媽媽,不好意思喔,借你的手示範一下」。
捧起媽媽腫脹的手,我開始生平第一次「按摩教學」。
 「看老師的手,你先觀察,你覺得我們五根手指中,哪一隻最有力?」
小孟看了看,指了指我的大拇指。
 「很好,你觀察很仔細,沒錯,就是拇指。」
 「好,現在,我們用四根手指把媽媽的手扶起來,大拇指從上面壓下去。」
我把手抽出來,示範按壓的動作。
 「這樣,四指和拇指面對面壓壓壓,像不像一隻鴨子?你看,像這樣,一隻呱
  呱叫的鴨子。」
 「按的時候,從媽媽的手掌下面開始,順著手指的方向,慢慢往外推出來。」
 「壓的時候,注意你的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記得,按的時候要抬頭觀察媽媽的表情,看媽媽有沒有不舒服。」
 「站也很重要,找到身體的重心,全身放鬆但很專心,慢慢按。這樣你的手才
  不會一下就痠了」

其實我根本沒學過按摩,哪有什麼專業可言。
只是順著直覺,把這些話說了出來。
 「現在換你來。」
我把媽媽的手交回小孟手上。
她怯生生地接過來,開始用我教的方法幫媽媽按手。
 「好,很好,對,就是這樣。」
 「記得要注意媽媽的表情喔!」
有一雙漂亮眼睛的她,抬頭,一邊按一邊看向媽媽,眼神裡多了幾分自信與決心。

記得在花蓮的時候,李維倫老師曾告訴我們:
 「在孩子最不足的地方,他的力量就在那裡。從那裡去接引孩子的力量。」
那時候我們有一個男孩,她的阿嬤長年中風躺在床上。
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回到家,搖身變成照顧阿嬤的人。
他放學回家後要煮飯燒菜,做好飯菜後,要把阿嬤抱下床,餵阿嬤吃飯。
這是一個國小五年級孩子的生命世界。

在外人眼中,長年重病的阿嬤,對這個家庭來說看似一個不利因子。
但恰恰相反,是這個阿嬤讓孩子有了力量。
孩子從「照顧」這件事中,學會專注、溫柔與體貼。
今晚,在這張小小的病床邊,我再次見識到孩子的力量,在她最脆弱的地方。

小孟的兩隻小手,繼續在媽媽烏脹脹的手掌上來回移動,她越來越熟練了。
疲累的媽媽,表情舒緩開來,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小孟,你看,媽媽很喜歡你幫他按摩喔!」我小小聲地說。
她朝我笑了笑。
小小靜靜的病房,再也沒有任何聲音。
只剩兩隻可愛的鴨子,專注、溫柔而體貼地,呱呱叫。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