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小黑搬家


禮拜一去國小聽小黑說,他們要搬家。
我追問搬到哪?
小黑露出調皮的臉,說:「老師你不要問啦,搬到一個很好笑的地方。」
好笑的地方,到底是哪?
小黑說,就是他們現在家「隔壁的隔壁」。
哈哈!原來是這樣。

那時想,他爸媽年紀都大了,
雖然新家就在「隔壁的隔壁」,沒有人幫忙,大型家具怎麼搬動?

昨天下午到小黑家,和小黑的媽媽談孩子的事,也順便問她要不要我找人來幫忙。
媽媽一直說不用不用,他們自己來就可以了。
我說沒關係阿,年輕人有體力,大的東西我們可以幫忙。」
媽媽想了想說:「好啦,冰箱和幾個書桌櫃子,再麻煩你好了!」
臨走前,還塞給我一袋香蕉。
(後來我帶去課輔班上,去跟小黑的班上同學分享)

上網發了群組信號召人手。
其實我知道能來的人不多,遇上期中考週,大學生們都在跟課本奮戰。
果真,直到下午3點離開趙善如老師研究室前,手機裡都沒接到一通電話。

沒關係,一個人也可以動手。
單刀赴會,到的時候,小黑媽媽已經開始動工了。
我捲起褲管,開始幫忙。
先把一樓客廳的一些櫃子椅子、小黑的書桌,搬出來清洗。

搬到一半,小小生力軍出現了!
他們是一對兄弟,大的小二、小的幼稚園。
在巷子裡騎腳踏車,看我們搬家很有趣,兄弟倆就跑來幫忙。

我告訴哥哥說「這些東西很重喔~你可以嗎?」
哥哥挽起衣袖,擠了擠他的二頭肌,表情猙獰地用力證明:
「你看!我肌肉這麼大!」
真是快被他笑死。
兄弟倆小小的身體在家具中穿梭。
與其說是幫忙,更像一場大型的家家酒遊戲。
他們找到一個壞掉溜冰鞋的輪子,發現轉動它,輪子裡的燈就會閃亮亮。
「哦~~~這個輪胎會發光!」

以「專注和效率」來說,小兄弟當然不合格。
搬家過程中,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就拿起來問東問西、把玩起來。
搬到一半還會跑去騎車騎兩圈,再回來繼續搬。

但很奇怪,他們的出現,讓搬家這件事變得有趣。
大人們被他們奇妙的行徑逗笑。
這就是孩子。
單純,不計較成本得失、不在乎人情親殊。


家的搬遷,本來就是一件「非常生活」的事,
不是一件「太需要專業」的事。
生活的樣貌,就是用這些大大小小事件堆疊起來的。
如此,我們才有故事、才有笑話、才有情感和記憶。

然而,現在我們非常習慣把生活「外包給專業」。
我們每個人都用心投入在自己的專業上。
然後,生活的其他,食衣住行這些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事情,
只好一樣樣切割,發包出去。

搬家,找搬家公司;洗衣,丟給洗衣店;煮食這件事,就上餐館。
聽說台北有了一種新興產業,就是跑腿。
一通電話,幫你料理任何需要幫忙的大小事。

這是一個勤奮的島,
我們像一格格的抽屜,每個人都在各自的抽屜裡,孤獨用力地奮戰。
可是,這真的是我們喜歡的生活嗎?
我並非鼓勵大家丟下工作,當個無所事事的人。

生存很重要,但生存只是整體的一部份。
我們花了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越來越少的時間陪自己、陪家人,
勤奮的這種精神,為何一定要在「工作及專業」上?
努力「生活」,用心善待周邊的人,當然也是一種勤奮。

這對小兄弟的出現,讓我看見人跟人之間本來就是這樣的。
不需以金錢計價、不需要專業。
大家一起來,在過程中鬧笑話,也在過程中學習。

話題拉遠了,搬家的後來呢?
後來,兩個小兄弟得回家了,也適時來了兩通電話。
一個是湘涵,考完期中考走出教室就打電話來。
一個是璨瑄,還在念高三。制服都還沒換,放學就直接來幫忙。
這兩個好傢伙,去小林村也是他們最快響應,真是巾幗不讓鬚眉!

此時,小黑也放學從學校回來。
我們幫小黑請來的愛心宅配老師-容萱也到了。
人手到齊,搬家的速度就快囉!
床墊、床組、冰箱,一個個就定位。

搬家這件事,不只需要體力,還真需要腦子與默契哩!
兩個人抬著東西上樓,樓梯彎彎繞繞,
眼睛得時時眼觀四方,注意夥伴的腳步、身勢、速度。
搬什麼東西該用什麼工具也是一門學問。
有時推車好用,有時椅子好用,有時雙手最好用。
抱東西的手法、如何感覺物體的重心,以及走路的重心,都是身體與物體的對話。
至於東西到達之後,又開始思考怎麼擺才能創造出最佳空間安排。
避開插座、考量窗戶與光線、動線順暢等等。


這些過程,我們都讓小黑跟著我們參與。
其實幫忙搬家,一開始單純就是想幫忙,倒也沒什麼「教育目的」在裡面。
但,我想過程中,還是會讓小黑學到些東西吧?
討厭做家事的她,一開始說什麼都不幫忙。
然而當大姊姊一個個出現,汗流浹背忙進忙出,他是不是能感覺到什麼?
當她終於願意一起來,但又心浮氣躁,搬個東西碰牆撞壁。
我提醒她張開她的「mata」(註),看清楚來路與去處。
在生活裡學習,向自己的身體學習,這是我藏在心裡的期許。

夜色轉黑,幾個小時的搬家也告一段落。
看著小黑的家慢慢有了樣子,這些勞動都是值得的。
小黑媽媽本來要留我們下來吃晚餐,但我與各「巾幗」們都還要趕場,只能心領。
結束這場美好的午后。

感謝小黑媽媽,開放了這個場域和機會,讓我們來這裡學習與對話。
感謝燦瑄、容萱、湘涵,三個女生充滿無限力量(不管身體或心)。
感謝那一對小兄弟,讓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本來樣貌。
最後當然要感謝小黑囉,雖然讓人有點傷腦筋,是她讓我們願意。 


註-
Mata,阿美族語,發音近似於「馬大」,意思為「眼睛」。
有一個叫者播的男孩,告訴我,他把他們家的狗取名叫mata。
意思就是希望狗兒能睜大眼睛,看清楚路上的車,不要被撞到。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