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小林札記]在混亂中隨順

事後,我把今晚的過程好好想過一次。更清楚一些在這裡帶團體時可預見的困難,包括以下:
˙空間:這個空間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大人與狗來去,會干擾孩子的專注。
˙年齡差距:孩子的年齡差異過大,從6-12歲皆有。各年齡的孩子所運用的方法會不同,甚至使用的語氣、規矩都不一樣。如何區隔是個挑戰。
˙定位: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我們該定位是是教學,還是陪伴?教學,因為要顧及眾人的學習,所以就必須要求規矩,也就是結構的那一部分。但若是陪伴,就盡可能將結構的東西去除,任其發展。在人手不夠的前提下,若是陪伴,會使整個團隊沒有依循,。

以上這些,是多年課輔經驗看到的徵結,都是理智的思辯。然而最大收穫,卻是以下這個過程。

當看到孩子開始混亂,自己說話沒人理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開始感覺無力。是不是忘了做什麼?是不是準備不夠?這個活動是不是不夠吸引孩子?這些聲音就像夜裡燈旁飛舞的蚊蟲,在腦門旁邊縈繞不去。有一度甚至腦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況且,旁邊還有這麼多家長在看!

然後一個念頭出現在腦裡:「放鬆」。這兩個字如當頭棒喝,讓越陷越深的自己終於停損。調整坐姿、調整呼吸,讓眼神穿越。穿越小黑、穿越啃雞排的調皮蛋、穿越鬧哄哄的孩子,直到再不可及之處,那裡有山裡的夜。

「孩子不理你,又怎麼樣呢?」
「如果機緣成熟,他會自己來到你面前。」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今晚誰也沒在乎成敗。更何況,這是一場生命的相遇,相遇是有成敗的嗎?(笑)」

混亂中的隨順。是的,就是這樣。謝謝你給我這句話,不知道是誰的誰。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