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目送

我的外婆,一生貧窮刻苦,作為他的孫子,他從來沒有,也沒能力給過我什麼昂貴的禮物。她給我的東西,都是精神上的,譬如說「目送」這件事。

每次我從外婆家要離開時,外婆必定會送我至門口,看我好好戴上口罩、安全帽,跨上金勇125,然後千叮萬囑:「騎車騎慢一點喔!」、「晚上冷的時候要把圍巾圍起來。」、「多念佛喔!佛菩薩會保佑你順順序序!」

等我踩下油門,車子慢慢往前進,她就會走到路邊,目送我離開。

外婆家的巷口,約一百公尺外,是要穿越台一線的大路口,只要遇上紅燈,總要等很久。常常她就繼續站在門口看著我,直到綠燈亮了,我加速離開她的視線,她才會返身走進屋內。

實在要感謝金勇125卓越的後照鏡,讓我能在這短短一百公尺中,一邊慢慢往前騎,一邊看她老人家的身影,站立路口,為我護念。

不只待我如此,一次小舅也在外婆家,要回去時,外婆立刻暫停跟我的談話,緩步走出門外,依然是那樣慎重地、惦念地,目送小舅離開,她才又走了回來。

這樣的目送,是什麼樣的精神意義?

龍應台的《目送》,是她在兩代人的送與被送之間,為自己輕聲喊下的「不必追」。於我來說,外婆的目送,則是我生命的原點。她讓我們這些子孫知道──不管往外走得多遠,她會永遠站在這裏,這個平靜凋微的村子裡,等我們回來。

這樣的目送,曾有一段有趣的插曲。一次外婆照例送我出來,我騎車通過台一線路口後,停下來待轉,準備往屏東市。此時一個中年男子,從路邊店家快步走出來,揮揮手攔住了我。

「那個送你出來的人,是你的誰?」
「喔喔,是我外婆阿!」
「喔~原來你是鍾老師的孫子!」
那個人用羨慕的眼光看看我,又用一種敬意的神情看往外婆家的方向。
「我是豐田國小畢業的,你外婆是一個很好的老師!」
「沒想到妳外婆還在,真好。知道她老人家還在,真好!」
連續說了兩次真好,這位中年大哥跟我揮揮手,轉身走回去了。

原來,外婆的站立與目送,不只對我有意義。在這個名為豐田的客家小村裡,「鍾老師」對所有她教過的學生來說,都有意義。

今年農曆過年後,外婆身體急轉直下,她說心臟常常蹦蹦跳,腳也漸漸無力。上次帶著妻子與小樹兒回去看她,她已須帶上拐杖走路。當天要離開時,外婆露出很不好意思的表情對我們說:「不好意思,現在沒辦法送你們了!腳不行了!」然後,是依然的千叮萬囑、細細惦念,在椅子上跟我們揮手再見。

我坐在駕駛座上,把車子慢慢開出去,眼睛依然習慣性地看向後照鏡……沒有,外婆不在那裏了。那個我熟悉的,戴著一頂圓毛帽、微微駝背的身影,那個我們曾經擁有、讓別人羨慕不已的目送,將不再有了。

我的外婆,一生貧窮刻苦,作為他的孫子,他從來沒有,也沒能力給過我什麼昂貴的禮物。她留給我的,就是這一份「目送」。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