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團體之困難

團體,確實是困難的。尤其團體成員中,沒有一個人是100分,每個人都有做得好,也有虧欠彼此與不夠盡責的部分。所以,沒有人有絕對的立場正確,可以挑出、指責,乃至教導別人的不是。
然而,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心虛,覺得不夠格而選擇不說,乃至從此退出團體,這個看似「負責」的自我了斷,對此時的我看來,也不夠成熟。
人在世間浮沉,本來就有各自帶著的議題,在自己的道路上前進。甚少有人如甘地、如神父或法師,能完全投入到一個團體當中。這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對團體坦承自身的不足與侷限,但依然很有誠意的,願意以行動跟上團體,做好自己所能做的每一個小部分,我覺得,對團體來說,這已是極為珍貴的禮物。
過去的時代,可能是受制於威權或生存之必要,委身自己進到團體當中。於是,討好、陽奉陰違、忍耐、概括承受,都在不斷發生,團體也不會進步。
當代,威權不在,人人成為獨立的個體之後,卻甚少人再有這份誠意與勇氣:跟緊一個團體,讓自己在互動之中,發現與鍛鍊自己。
個體戶,自由自在,何樂不為呢?
但享有自由的人,也將永遠失去那種機會──和一群人深刻的連結。
當人人都退回自己的半徑之內,這個社會,還有公共事務可言嗎?議題一來,烏合之眾多,真正願意follow全程的人,少之又少。
你說,我們還有家庭。是嗎?現代人退回家庭了嗎?最近我才從大學生身上知道,在一起兩年就是「在一起很久了阿!」
很多小孩,還是莫名其妙被一群"決定自由而別離"的父母生下來。在他們長大到足以"同理"大人「自我實現需求而分手」之前,孩子究竟失去了多少東西?

同理這個詞,此時聽起來,是這麼諷刺。
(啊我好悲觀阿~~~)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