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媽媽不讓我擦地


(大港口部落豐年祭,Cimilacay階級正在分配食物)

剛剛一邊吃飯,一邊翻看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的會務手冊-原鄉教育希望工程。其中他們對未來計畫做了SWOT分析,在Weakness的部分,有一句話:「原住民目前常為三餐而忙,對於文化教育學習之接受度也較低,需要耐心改善。」這是一句很普通很普通的陳述,沒什麼起眼的。可我卻很有感觸。

為三餐而忙,沒什麼不對。從過去人類長遠的歷史來看,不只是原住民,人類每天都在為三餐而忙。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三餐忙,變得跟「文化教育學習」是牴觸的、是分開的。

教育,應該就在三餐之中,在生活之中。而找到一種更通達、更和諧的生活方式,不正就是教育的目的?為什麼,教育跟生活是分開的?

花蓮的大港口部落,傳統的八大年齡階級組織中,每一個組織都有它學習的「具體任務」,以及背後要傳遞的「文化價值觀」。以第七級Cimilacay(吉米拉載)來說,他們的任務是分食,負責在祭祀後分配食物。他們要按照每家的老人、婦女、孩子的人數,適當而公平的分配食物。這裡面不只要有數學「等分除」的概念,還要有「加權」的觀念。非勞動人口越多的家庭,就要分配更多的食物。也必須在其中學習怎麼克制自己的私心。那種想要「給自己家族的人多一些、給更好吃的部位」的想法。

這就是學習。每個進入年齡階級組織中的青年,從一次次升級之中,學到在部落生存所要具備的所有知識、技能、操守和倫理。學習就在生活之中。

原來現代人的求生存,就必須和家人分開、和家庭分開、和生活分開。所以我們學的東西,跟「當下的生活」沒什麼關係,我們在學的,是讓我們「去公司上班賺月薪」的東西。

昨晚,媽媽在廚房不小心打翻了醬油。我在客廳讀書,放下書本就要去幫忙擦地,但是我媽她卻不讓我幫忙。不知道是嫌我手腳不夠好,還是因為不想打斷我念書,所以她還是自己擰了抹布,自己彎腰下去擦。

為什麼不給我幫忙?醬油打翻了,要學習怎麼又快又好地復原現場,這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學習的一部份。但我媽她不覺得這是學習,她覺得的學習,應該是我手上那本考試用參考書。多少家長,跟我媽有一樣的觀念,所以我們養出越來越多的生活白癡。

上次報導一個交大學生,為了幫女友慶生在飯店房間裡點了一百多根蠟燭,然後出去接女友回來,想要給她驚喜。回來的時候,發現飯店警鈴大作,大廳滿滿都是人,覺得非常奇怪。服務生大聲問:「OOO號房的房客有在現場嗎?」他才知道自己釀了大禍,可能會因公共危險罪被起訴。

不能在密閉空間燃燒,我想是關於"火"的一項日常知識。就算沒生活經驗,課本也曾教過在密閉空間燃燒會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交大的學生,理化應該學得不錯。生活教育失落,課本知識也沒過渡到生活之中,兩邊都落了空。

暑假回蓮社帶當輔導老師,發現高中學生不會做打掃工作。握掃把的姿勢角度很怪,讓自己的手難以施力,掃個地真是「費力又費時」。也不會擰拖把,擰出來的拖把滴滴答答,把講堂外的迴廊弄得像溜冰場。這裡面不乏一中的學生耶!我們能想像一個不會使用掃具、身體不協調的人,未來可能會成為外科醫生,用解剖刀進行細緻的手術嗎?

抱歉,又太激動了。但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未來的社會,「生存」仍然只會距離「生活」越來越遠。我們的教育,仍然會在遙遠的他方,而不是here and now。

週三水果趴,就是對這現象的反省與嚐試。

所以,推廣閱讀也不會是我的終極關懷。書本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書本的力量如果沒有過渡轉化到生活之中,也不過是一攤死水呀!

2 則留言:

lion15954 提到...

你可以提醒老師們多落實機會教育,學習日常生活之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內涵的技巧也不少,老師不一定只出一張嘴,動身幫忙學生,哪怕他們做得少,但卻讓他們成功的學習到一件事呢!

匿名 提到...

現在老師要教的課程和事情太多了 比如登革熱 腸病毒防治都要老師教 難道家庭不用負起教育之功能嗎 如果一昧推給老師來做
那老師所負起之責任也太大了吧
我建議能從家庭和學校合作做起
日常生活教育應以家庭為主 再輔以學校的機會教育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