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群:一人與眾人



搞烏龍,記錯研習時間,提早一天北上,拎著大包小包,全身汗水濕透,正準備哀怨地流落台北街頭。突然靈機一動,出西門捷運站,右轉,又到家了!

曾聽說,師父對要來出家的法師說,你們還沒進來之前,看法鼓山是人間淨土,進來後,就會知道這裡是地獄。要抱著下地獄的決心來出家!

找到一個可以歸屬的「群」,是很多人的渴望,「愛與歸屬」卻從來不易。那裡,不是一片「充滿愛的草原」,只要把手枕頭後,就可舒適地躺到夕陽西下。

群的裡面,每一個他者,跟我們一樣,有脾氣、有恐懼,會瞻前顧後,也一樣有著「愛與歸屬」的需求。

在某些「同」與「不同」之間,「群」產生了。那需要有極大的「願意」和「誠意」,跳進場,跟這些人「磨」,日日夜夜磨。

他們是你的家人,你的師兄弟。
你心頭上的肉,你背上的芒刺,你肚子裡的蛔蟲。
人家照顧我,我也照顧人。
人家磨我,我也磨人。

也記得師父曾說,你們來法鼓山出家,把你們個人的福報帶進來,也把你們的業障帶進來,這些都是僧團要概括承受的。

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這些近身肉搏的磨,拒絕(或害怕)進入任何一個群、組成一個家。獨立漂泊的個體,如何?當然沒問題。畢竟生死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去。

有趣的是,反而是極度體認生死畢竟空的人,更能進入群中,繼續吃飯睡覺。

那像我這種還沒畢竟空的人呢,只能在窮途末路之際,來道場賴一賴,靠一靠,混混飯,消耗自己的福報了!

沒有留言:

烏來的隱士-老林

  昨天開始,我一堆台大保育社的朋友,在臉書上為一個長者的離世而哀悼。雖然我從未有機緣見過他,但早在大學時期,這個人的名字就不斷在這群朋友口中出現。 他叫老林,一個獨居在烏來山區的老人。蓄鬍、長髮、衣衫襤褸,住在簡單的工寮裡,與狗相伴而生。如果你在山裡遇到他,會以為他就是一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