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轉身回望,又是晴空 ──外婆與我


這輩子我覺得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和九十五歲的外婆,能有成為一家人的緣分,更有跨越歲月的道情。青年時代,我和大多年輕人一樣,胸懷闖蕩的浪漫,實則流離於妄造之間。幸運的是,佛菩薩沒放棄我,派了許多龍天護法明拉暗拔,其中最具神力的一位,就是我的外婆。

我們家在屏東內埔鄉下,後因時任智海社社長的大舅接引,外婆曾來蓮社參加大專明倫講座多次,從此篤信三寶。回屏東後,繼續親近會性法師聞法修行,並處處為人助念,精進不輟。至今她仍保有一串太老師與她結緣的念珠,早晚二課慎重撥念。

雖然年代相差一甲子,但因信仰一樣,我和外婆的話題從此沒有代溝。我們聊蓮社、聊太老師、聊家族歷史、聊生命中的困頓與悲喜。外婆在我面前流淚過,更多則是歡歡喜喜迎接著我。

今年有幸回屏東工作,有更多機會能回去找外婆,節錄一段祖孫對話,是我覺得珍貴且有趣的一段。

我問外婆:「您往生前,還有對子孫有什麼心願嗎?譬如看到孫子結婚、生子等等?」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很想問外婆的。如果她老人家還有什麼心願,我們子孫應當努力來幫她完成。

外婆聽到這問題,第一反應是:「沒有,想這個就糟糕了!我現在一心一意求往生,如果還想這個,我就走不了了。」

想了一下,又接著說:

「不過當然是會幫你們求,每天早晚課,希望每個子孫都平安、心想事成。大家都能學佛、念佛,求生淨土。」

「譬如你舅舅啊,七十歲了還沒有孫子,我也幫他們求。小舅的女婿在念博士,還沒拿到學位,我也是幫他求。」

「不分內孫外孫喔,每一個人我都跟祖先求。」

「不過我不在佛菩薩前面求喔,跟佛菩薩求這個,會不好意思喔!我是在祖先牌位前求。」

「你外公已經走了,作為徐家的媳婦,我有責任在祖先面前,幫子孫們求。」

正當我整個要肅然起敬的時候,外婆突然露出一種好笑的表情,盯著我看:

「不過還好,現在我少了一個負擔,就是不用幫你求了。」

我一臉錯愕,心想這什麼意思。

「哈哈,因為你什麼都有了,不用我擔心,少了一個負擔,輕鬆很多啊!」

外婆在她的椅子上笑得樂不可支,就像個小孩一樣。本來有些沉重的氛圍,頓時煙消雲散。

這就是我的外婆,信願真切、敦倫盡分,在千斤萬擔中,又能保有一分幽默與從容。外婆一生命運坎坷,客家血液的堅毅刻苦,助她捱過物質貧困的試煉;淨土信仰,則讓她超越精神上的苦痛。而她那樂天知命的本事,或許是天生性格的「因」,又或許是苦難淬練後的「果」,無論是因是果,她都為我做了最親近、也最深切的示範─

人生艱難,轉身回望,又是晴空。

沒有留言: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