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乎。
然如來所說,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於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
但以眾生在迷,不能了知。於真如實相中。幻生妄想執著。由茲起貪嗔癡,造殺盜淫。
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為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
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
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
回思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迴。
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
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希啻百千萬倍。
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
-------------------------
近日身心狀況起伏波動,乃取案上印祖文鈔精華錄讀之。
隨意翻閱,總能切中所感所需。
今晚讀到此篇,大感震撼。
那尋不著家門面目的焦躁無力,真乃人生之大苦也!
"無端枉受輪迴,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
嬰孩尚有分離焦慮,離母寸步即哀哀哭泣,吾人呢?
家門就在眼前當下,卻是咫尺天涯!
頂禮印光大師,也以此文供養尋家之人。
願。
人間處處有路,心光寂寂常照。
照亮去路,指引行人。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
-
你引了僧燦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哎呀,你有這個感觸,連選擇一個論文,都這麼困難。底下這個「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以你現在的狀況,你怎麼體會這句話?那,以我一個沒有任何佛學修行經驗的人,當我看到這句話,也覺得很有感觸,尤其在「但莫憎愛」。我的感觸在那個「...
-
Dear阿貫老師: 這是一封難寫的信。 這幾年我們疏於聯繫,而再回頭,就是您在人間的最後一個禮拜。 得知您罹癌,住進醫院,傳凱在臉書發起大家錄音進病房給您聽。 我正打算為您錄一首王宏恩的<月光>,趕送給您。 昨日上午,柏哖來訊:「憲宇,老師走了。」 我在電腦前腦袋一...
-
[ 一 ] 關於果燦法師 果燦法師走後,有些東西慢慢在體內醞釀。 今早五點清醒,想到法師,迷濛之間開始念佛, 後來迸出更多念頭,索性不睡了,起床打字。 我和果燦法師其實只在十幾年前見過一次面。 當時是 2002 年,我大三,由大學同學冠如第一次帶...
2 則留言:
『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摘取如來藏經部分經文分享憲宇菩薩。我們因無明擾動,於五欲中流轉生死,迷失了本性;經、律、論三藏如同生死海中明燈,指引著我們。願菩薩早得菩提,引領眾生出離苦海。
欣哲合十
勿自比菩薩方能頓悟
禪宗方外人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