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不少關於那個女孩的故事。雖然我們生長於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遭遇,但她的故事總是常常被提起。大部分是她的親人,譬如姊姊、表姐、丈夫之類的。但知之最深最詳的,還是她的母親。
她的母親曾告訴我:「這孩子自幼身體瘦小、發育不良,兩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一直都怕養不大。家裡四個孩子,就她最矮。可是喔,她個頭雖小,卻有一種驚人的堅毅力量,很能吃苦,又很能忍耐。尤其是讀書,有一種咬緊牙關的拚命精神,這是她最不容易的地方。」
關於長不高這件事,她的表姐曾發表了另一個觀點:「以前假日,全部的孩子都在玩,就她不玩。她常常坐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動都不動。因為太專心了,忘記喝水,就這樣長不高了。」
關於喝水與長高的關聯性,我並不清楚,我只知道這是個一沾桌就入定的人。
她的母親又說:「以前她爸爸養鴨,那時候窮,自己沒錢買飼料養。就把鴨子趕上卡車,全省開車走透透。看哪裡有人家已收割的稻田,就把鴨子趕進田裡吃剩下的穀糠。那時候她高中,暑假從台北回來,就被她爸爸命令跟著上車,全省流浪。一個清湯掛麵的高中女生,一個暑假兩個月,從屏東往北走,又繞到花蓮台東,真像吉普賽人。雖然顛沛流離,但她書本都不離身,坐上卡車就抱著書讀,非常用功。」
聽到這個故事,我腦海中浮現一個十七歲少女的模樣。坐在鴨子堆裡,在呱呱聲中、在卡車隆隆作響的引擎聲中,兀自捧書念讀。莊村部落一個一個過去,原野雲彩一片一片飛去,卻都比不上手心裡頁頁翻飛的世界。
必定有著什麼,在那裡悄悄滋潤她年輕的生命吧?滋潤著她的夢、她的人生、她對世界的一切渴求和想望。畢竟是多麼用功的一個孩子啊!
幾次我有機會當面問她,關於那個用功的理由。得到的答案總是乾脆而簡單:「家裡窮,就靠讀書爭口氣!」一語帶過,就不說了。那些在家族裡流傳的傳奇事蹟,那些在別人眼裡不可思議的專注毅力,她從來不提。彷彿那樣的曾經,都只是曾經而已。好漢不提當年勇,她不提也就罷了,我甚至懷疑,她根本不覺得那些是「勇」,就是如喝水呼吸一樣正常的事情。
上個禮拜,她的母親又跟我聊起了她的故事,忽然神秘地告訴我:「我給你看一個東西。」
年邁的老母親領我走向書桌,坐下來戴上老花眼鏡。然後打開正中間的那一個抽屜,從一堆舊文件中,努力地翻找著。東西找到了,原來是一個老信件。紙面泛黃、頗有年代。我定睛一看,竟是張成績單。民國五十八年的成績單,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的成績單,她高二時的成績單。
我看著她的成績-公民95、國文94、數學81、英文90、歷史93、地理99、化學92、音樂81、美術90、家事90,總平均90.9。全班總人數52。名次1。
我的眼睛落在名次那個地方,久久無法離去。
她的母親說起成績單背後的故事:「那時她初中讀屏女,升高中的時候竟然跨區報考北一女,真也被她考上了。高一的時候成績很差,好多科的不及格喔!果然台北人還是台北人,我們這種鄉下小孩,從小沒栽培,到那裡就是跟不上人家。那時候我跟先生就想,慘囉慘囉!可能高一念完就被留級,準備打道回府回屏東囉!沒想到過一個暑假,高二上學期成績單寄回家裡,她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這張成績單,她爸爸那時候看了好久好久,我們兩個老人家多欣慰呀,雖然過著窮困辛苦的日子,都因為她的努力和成就而得到安慰。這張成績單,她爸爸一直留在身邊收藏著,她爸爸往生後,我也繼續收著。以後,要當作給子孫的紀念,讓子孫知道我們徐家就有這種精神,忍耐、吃苦、堅毅。」
望著那張泛黃的成績單,我的雙眼迷矇起來。我彷彿又看見那個清湯掛麵的十七歲女孩,養鴨人家的女孩。她坐在卡車上,身軀隨著顛簸的路面上下搖擺。微風撫過她的髮梢、翻動著她手裡捧讀的書頁。她曾經抬頭看過藍天嗎?她曾經注視著路的盡頭,暗暗在心底立下什麼樣的誓願嗎?她曾經咬著牙、含著淚,用怎麼樣的精神和願力,走過一步又一步、涉過一村又一村、翻過一山而又一山。
那樣堅定,那樣平凡。
那樣真實不虛,那樣謙虛無華。
她,是我的媽媽。
我最愛的媽媽。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教育 VS 諮商
作為在學校場域的輔導工作者,雙重身分、界線重疊是早能處之泰然的事。 然而,在面對學生時,介入的手法到底要放在什麼層次,卻一直是有趣且值得思索的事。最近剛好有兩個案例,讓我更深刻感受這個議題。 [ 之一 用IP的我,是否要更加涵容? ] 這學期督導一位碩士實習生,她正在學IP(人際...
-
Dear阿貫老師: 這是一封難寫的信。 這幾年我們疏於聯繫,而再回頭,就是您在人間的最後一個禮拜。 得知您罹癌,住進醫院,傳凱在臉書發起大家錄音進病房給您聽。 我正打算為您錄一首王宏恩的<月光>,趕送給您。 昨日上午,柏哖來訊:「憲宇,老師走了。」 我在電腦前腦袋一...
-
你引了僧燦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哎呀,你有這個感觸,連選擇一個論文,都這麼困難。底下這個「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以你現在的狀況,你怎麼體會這句話?那,以我一個沒有任何佛學修行經驗的人,當我看到這句話,也覺得很有感觸,尤其在「但莫憎愛」。我的感觸在那個「...
-
[ 一 ] 關於果燦法師 果燦法師走後,有些東西慢慢在體內醞釀。 今早五點清醒,想到法師,迷濛之間開始念佛, 後來迸出更多念頭,索性不睡了,起床打字。 我和果燦法師其實只在十幾年前見過一次面。 當時是 2002 年,我大三,由大學同學冠如第一次帶...
1 則留言:
好感人!
張貼留言